中医“药食同源”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
栏目:肿瘤科 发布时间:2025-11-13
药食同源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。”

◎药食同源

黄帝内经大图.jpg

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
“药食同源”文化世代相传,包括食养、食疗以及药膳等核心内容。“药食同源”是古人在食物和药物发现中总结的智慧。

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偏性,具有四气五味,因而食物除了提供基本的营养外,还具有和药物类似的治疗功能。古代对“药食同源”品种的记载主要体现在主流本草和食物类本草上。

《本草经集注》第一次按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,专列了“果菜米食”,明确了本草中食物类的限定;

唐代孙思邈撰写的《千金要方》专门列有“食治篇”;

宋代官方修订的《太平圣惠方》专设“食治门”,记载药膳方剂有160首;

元代《饮膳正要》为我国最早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学专著;

明代托名李杲的《食物本草》收载食物药1 689 味,为食物本草类书籍之冠。

众多典籍记载了大量的“药食两用”中药材,并对相关原理、功效、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,为 “药食同源”肿瘤预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。

临床实践表明:肿瘤患者十分注重饮食问题,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相关系统的专业信息指导。

如何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和发挥“药食同源”理论使之为更多的人群服务,是目前养生保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也是肿瘤预防的关键突破口之一,选择药食同源的中药作为研究的主要选择,按照体质进行分类,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确保具有一定的效果,通过借鉴食品产业的发展成果,结合中医药的特色和技术优势,建立具有高级别证据支持的中医肿预防瘤“药食同源”协调系统,从而为肿瘤高危人群、癌前病变、以及肿瘤患者提供全程、分阶段、分层次的膳食方案具有重要意义。

◎食疗原则

药食同源大图2.jpg

身体状况:阴阳盛衰、虚实寒热

食药性味:寒、热、温、凉,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

肿瘤治疗不同时期适宜的食疗

放疗中∶

健脾开胃∶橙子、无花果、红小豆、白扁豆、山楂、玉米、大枣、香菇。

滋阴生津∶沙参、芦笋、猕猴桃、桑椹、梨、香蕉、白木耳。

化疗中∶

健脾开胃∶ 山楂、砂仁、内金、藿香、桔皮。

养血补血∶ 党参、黄芪、大枣、山药、栗子、苹果、甲鱼、花生、西洋参。

放化疗虽能杀伤肿瘤,却常导致骨髓抑制、胃肠黏膜损伤、免疫功能崩溃三大危机。而药食同源中药可精准化解。

1、护骨髓,升白细胞。

化疗后白细胞骤降时,一碗黄芪山药粥(黄芪15克+山药30克+大米50克)能促进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,成为化疗病房的“人气食谱”。可以促进白细胞再生,临床证实联用化疗药后患者白细胞恢复速度显著提高。

2、护胃肠,止呕开胃

放疗易灼伤胃阴,引发顽固性呕吐。此时参苓白术散(含山药、薏米、莲子)能修复胃肠黏膜,降低呕吐频率。若兼有腹泻,可用薏米大枣汤(薏米30克+大枣6枚+生姜3片),薏米淡渗利湿,大枣护胃生津,生姜温中止呕,三重保护消化道。

3、增敏减耐,逆转耐药

部分药食成分可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。例如:鸦胆子油中的油酸能溶解肿瘤细胞膜,使奥沙利铂更易进入肝癌细胞内,疗效明显提升;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,阻断癌细胞“粮道”,与顺铂联用使其半数抑制浓度降低。

康复期:

手术切除肿瘤(放化疗)后,气血两虚、余毒未清是复发转移的温床。中医学提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此时需通过药膳重建免疫屏障:

芪灵枣菇汤:黄芪20克补肺脾之气,灵芝15克激活巨噬细胞,大枣6枚养血安神,香菇30克含β-葡聚糖增强免疫。四味同煮,每周3次,可改善T细胞亚群失衡,降低肺转移风险。

三仙茶:焦山楂10克化瘀消积,仙鹤草15克解毒散结,薏苡仁20克清热利湿。每日代茶饮,能改善痰瘀互结体质,从源头抑制微转移灶。

生存质量:

癌因性疲乏、抑郁焦虑、失眠疼痛是康复期三大顽敌。药食同源中药擅长身心共调:

1、抗疲乏,充元气

补中益气丸(含黄芪、大枣、当归)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,缓解“走路像踩棉花”的虚脱感;

2、宁心神,解郁结

玫瑰山楂茶(玫瑰花5朵+山楂8克)中玫瑰精油舒缓神经,山楂黄酮调节血清素。连续饮用3个月,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下降;

3、缓疼痛,助安眠。

茯苓红枣汤(茯苓15克+红枣5枚)促进褪黑素分泌,对癌性疼痛伴随的失眠有效率高。

◎科学使用

为避免走入误区,请牢记:

辨证施膳,忌盲目温补。

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)者忌用阿胶、鹿茸,可选薏米冬瓜汤;脾虚寒湿(大便稀溏)者慎食百合银耳,宜用生姜大枣茶。

协同治疗,不替代主方案。动态调整,随疗程更替。化疗期侧重护胃(如参苓白术散),康复期转向防复发(如芪灵汤),视情况请中医师专业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