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碰到的“小问题”。但是,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治疗,可能会发展成大问题。
据统计,全球每年秋冬季节由于流行性感冒导致的死亡患者多达数万人。西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病毒引起的,而中医学对于感冒的认识有很多不同,特别是当下及时认识和处置感冒,不因为发热而影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。
◎主要表现

中医认为,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咳嗽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全身不适等。
◎成因&类型
感冒根据其病因病机及预后转归,可分为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气虚感冒和暑湿感冒等多种不同类型,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因此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各有不同,需要我们在临床过程中认真对待。
◎辨证分型及治疗

1.风寒感冒
主要表现为怕冷,低热,无汗,头痛,全身酸痛,鼻塞,流清涕,喉咙痒,咳嗽,咯白色稀痰,口不渴或喜热饮。这种类型临床最为多见,也往往出现在发病的初期,症状较轻。
多饮水、喝热姜汤使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好转甚至痊愈,较重的情况需要使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中药方剂治疗,典型的中药方剂是麻黄汤及桂枝汤。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,如正柴胡颗粒、九味羌活颗粒等。
2.风热感冒
主要表现为发热,头痛,咳嗽,咯黄粘痰,口渴或咽喉红肿疼痛,鼻塞,流黄脓涕。临床多有发热及咽喉疼痛等病情,症状多伴有咳嗽及咯黄痰等症状,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佳及便秘等情况。
典型的中药方剂是桑菊饮及银翘散。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,如银翘解毒丸、蒲地蓝口服液和莲花清瘟胶囊等。
3. 暑湿感冒
主要表现为身热微恶风,汗少,肢体酸重或疼痛,头昏重胀痛,咳嗽痰黏,鼻流浊涕,心烦口渴,或口中黏腻,渴不多饮,小便短赤,胸闷,脘痞,便溏,舌苔薄黄而腻。
这种类型感冒多见于夏季,特别是持续高温伴雷阵雨的暑湿季节。这种感冒要特别注意不要在全身大汗时骤然用冷水洗澡或游泳。
症状较轻的可以适当活动,多饮水及使用藿香、佩兰、薄荷等煎水代茶,较重的使用中药方剂,如新加香薷饮及六一散等治疗。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,如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软胶囊等。
4.气虚感冒
主要表现为经常感冒,反复不愈。恶寒较甚,发热,无汗,身体倦怠,咳嗽,咳痰无力,舌苔淡白。多见于素体体质较差或者经历大病或者大的创伤过后,如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及放疗化疗过后。
这种感冒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。症状较轻的可以多饮水及使用太子参、党参及苏叶等煎水代茶,较重的使用中药方剂,如参苏饮及四君子汤治疗。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,如补中益气颗粒及玉屏风散等。
5.阴虚感冒
主要表现为身热,微恶风寒,少汗,头昏,心烦,口干,干咳少痰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这种类型感冒多见津液流失过多或者有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,最多见的典型患者是糖尿病和肺结核等。
这种感冒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大量的出汗。症状较轻的可以多饮水及使用麦冬、乌梅及苏叶等煎水代茶,较重的使用中药方剂,如加减葳蕤汤及生脉饮等治疗。
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后也多见这种情况,特别是气阴两虚的表现很常见,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调理,如正柴胡颗粒配合生脉饮等。
◎居家护理与调养

1.生活起居
①风寒感冒者,室温可稍高,注意防寒保暖。
②风热感冒者,室内宜凉爽、湿润,避免直接吹风;禁用酒精擦浴及冷敷,以防加重病情。
③暑湿感冒者,注意室内干燥、室温适宜。
④气虚感冒者,注意避免风寒侵袭,注意防寒保暖。
⑤阴虚感冒者,注意避免不适宜的出汗及使用利尿剂等。
2.饮食调理
饮食宜清淡、富含营养,忌辛辣、油腻之品。
①风寒感冒宜热食,多喝热稀粥或饮生姜红糖茶,亦可用糯米、生姜、连须葱白煮制葱姜粥,趁热食用,忌生冷、油腻。
②风热感冒宜食凉润之品,多补充水分,多食蔬菜和水果,忌辛辣、油腻、煎炸之品;热盛口渴多汗者可给淡盐水、冬瓜汤、芦根茶等。
③暑湿感冒宜热食,可以适当喝热稀粥或荷叶薄荷茶,适当出汗,忌生冷、油腻。
④气虚感冒可以适当饮人参茶和黄芪茶,忌生冷、油腻。
⑤阴虚感冒可适当饮水果汁或中药清膏,忌生冷、油腻。
3.用药禁忌
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,故汤药宜武火快煎,不宜久煎,以防有效成分散失。
①外感风寒或体虚外感者汤药宜热服,服后卧床休息,盖被以利周身微微出汗,或喝热稀饭或热米汤,以利祛邪,注意防止过量汗或汗出时吹风,以免加重感冒。
②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,不宜凉服。服发汗药后,忌服酸醋生冷之品,以免影响发散效果,不可过汗,以防伤阴。
4.按摩推拿
①风寒感冒同时怕冷、发热却不出汗时,可行背部捏脊,取督脉及膀胱经腧穴,直至背部发热或遵医嘱针刺风池、合谷、大椎、曲池等穴位,也可用温水擦浴。
②汗出不畅者,可艾灸大椎、曲池穴以透汗,高热无汗者可针刺十宣放血以退热。
③鼻塞流涕者可针刺或按摩迎香、列缺、外关等穴,或用热毛巾敷鼻、额部,头痛可按摩头面部穴位,如印堂、太阳、百会等。
④素体虚弱者,可耳穴埋籽,取肾上腺、内分泌、肾、肺等穴以扶正袪邪。
5.日常保健
①冬春之季注意防寒保暖,盛夏不可贪凉露宿,避免吹过堂风,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避免汗出时吹风。
②劳逸结合,加强运动锻炼,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运动方式,如太极拳、跑步、快走、球类运动等,以增强体质,抵御外邪。
③易患感冒者,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、太阳、风池穴。如时邪毒盛,流行广泛时,可服用防治方药。
④在流行季节、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,外出时戴好口罩,室内可用食醋熏蒸,防治交叉感染。